rss
    0

    珞珈山上的大学(珞珈山上 武汉大学)

    2023.09.19 | 无凤百科网 | 4次围观

    董玉梅

    武汉大学建成后,珞珈山、珞珈山等昔日地名逐渐消失在舞台上,珞珈山这个名字被人们所接受。武汉大学的创办源于国民政府学院院长蔡元培。

    1928年7月,蔡元培决定在武昌中山大学的基础上建立国立武汉大学。蔡元培任命刘书奇为学校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代校长,并任命李四光、王兴功、张南贤、石英、叶雅歌、麦焕章等六人组成新校舍设备委员会,负责为筹建大学,选择校址,兴建校舍。

    8月初,湖北省政府代主席方本仁及筹委会全体成员视察珞珈山,未发现任何异议。 8月15日,武汉大学发布征地公告,决定以水田每亩7银元、山地每亩5银元的价格购买校舍用地。当时界定的校园范围是:东至东湖,西至茶港,北至郭正湖,南至东湖至茶港大桥,总面积超过3,000英亩。至此,新校舍选址工作基本完成。

    为了建设一所与山水相得益彰的美丽大学,李四光和叶雅各布一起远赴上海,邀请美国著名工程师卡莱斯(1899-1979)来武汉进行武汉大学的建筑设计。与此同时,李四光确定了武汉大学的主轴线,以毕业于哈佛大学土木工程系的苗恩昭教授和助手沈忠庆为首的四位测量员开始了地形图的测绘工作。

    沈仲清回忆道:“当时,珞珈山上树木丛生,藤蔓丛生,杂草丛生,方圆五里无人居住,山上时常看到野鸡、野兔……有时刘先生会射箭。”一只野鸡给我们加饭,晚上就用煤油灯来照明……”沈仲清回忆中的刘工就是广东商人刘彦石。民国初年,他在珞珈山北置地,建私人庄园。在测绘武汉大学地形图时,沈仲清和测量人员租用了刘彦石的庄园工作和生活。经过五个月的努力,他们终于完成了地形图的测绘。

    此时,从上海来到武昌的凯尔斯已被武汉大学正式聘为建筑工程师。 1929年3月以来,人们经常看到这个外国人在珞珈山顶上站了几个小时。他观察周围的群山,欣喜地发现珞珈山毗邻湖泊,泉水丰沛。而且珞珈山区的山丘不是很高,校舍可以依山而建,可以利用岩石来节省地基和砌筑材料。一个古朴、庄重、雄伟、宏伟的大学总体设计在他的脑海中逐渐完善。此次总体设计包括七大方面:一是教学设施,包括文、法、理、工、农、医六所学院,以及礼堂、图书馆、综合办公室、体育馆、体育馆等十余栋建筑。食堂;共有七栋学生宿舍;三是多套教职员工住宅;四是电器厂、工厂;五是一些零散的房屋;六是水厂和园林设备;第七是校址及周边绵延数十里。路。

    凯尔斯对武汉大学的贡献是不可忘记的。 1932年3月7日,校长王世杰在新校舍礼堂演讲时强调:“在这里我们最要感谢的人是凯尔斯老师,他可以说是一位艺术家,他不关心报酬,但完全把自己的利益付诸实践。”他对艺术的信任……他给我们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为了感谢和纪念凯尔斯,武汉大学授予凯尔斯荣誉工程师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总体设计中的水厂是1931年由李四光主持、土木工程师苗恩昭设计的。建于珞珈山北麓湖畔。这是武昌最早的水厂。虽然简单,但平均每天向校园供水1000立方米。

    缪恩昭的助手沈忠庆后来成为武汉大学建筑设计室第一任主任。 1930年2月,湖北省建设厅修建了一条专门通往武汉大学的道路,命名为大学路。 1931年,沈仲清在街口大学路起点设计建造了一座标志性建筑————武大牌坊。不幸的是,这座独特的彩画牌坊于1932年被龙卷风摧毁。1934年,武汉大学重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牌楼。牌楼正面写着“国立武汉大学”六个大字,背面写着“文、法、理、工、农、医”六个大字。

    (作者董玉梅:湖北武汉人,武汉地方志专家,武汉文史馆馆员。)

    【编辑:王荣飞】

    珞珈山上的大学(珞珈山上 武汉大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接受后将获得报酬。 24小时举报热线:027-59222222。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发现来源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版权声明

    本文由注册用户自发上传,如有侵权,联系1626085909@qq.com 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