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首先爆发,要问国际舆论站在谁那边,那自然是站在乌克兰那边。
毕竟西方有舆论话语权,而且西方也不遗余力地帮助乌克兰,让国际舆论更支持乌克兰而不是俄罗斯。
【乌克兰陆军】
然而当俄乌冲突打了500多天后,美国突然发现了不对劲,因为整个国际舆论有开始偏向俄罗斯的趋势。
西方批评俄罗斯的音量正在降低首先,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2023年9月14日报道,国际社会批评俄罗斯的意愿正处于快速下降阶段。
俄罗斯军队
尽管“国际社会”仍在批评俄罗斯,但与俄乌冲突刚爆发时期相比,这种批评声音很明显不如以前激烈。
即使是北约成员国,除了波兰和与俄罗斯有冲突、紧随美国政策的“三个小国”外,其它国家都不太“骂”俄罗斯,或者是“”的声音小了很多。
俄罗斯与欧洲对抗概念图
发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是欧洲各国累了,其二是美国执政方向的改变,其三是经济情况让这些国家的言论趋于缓和。
第一个原因并不难理解。西方媒体“骂了”俄罗斯一年多,早该累了现在对俄罗斯的批评开始软化是正常的。
至于第二件事,则与美国当前的大选有关。
从目前来看,特朗普竞选下一任美国总统的可能性很大,而且特朗普对于俄乌冲突的态度也比较微妙。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
特朗普的执政纲领是“美国优先”,他不愿意让美国花太多钱来支持乌克兰。就连特朗普也公开表示,如果他当选美国总统,就会立刻停掉对乌克兰的援助。
作为反对俄罗斯的“老大哥”,美国可能会在2024年改变政策方向,不再批评俄罗斯。其他北约成员国自然会降低批评俄罗斯的声音。
毕竟现在这些北约成员国猛烈批评俄罗斯,万一特朗普2024年当选了,把对乌克兰的援助一撤,那这些批评俄罗斯的国家一个个的都得留在原地当小丑。
王牌
至于第三个原因,虽然西方展开了对俄罗斯非常猛烈的经济制裁,甚至展现出了宁可自己经济受损也得制裁俄罗斯的架势,但从经济情况来看,欧洲的经济正越来越不支持它们批评俄罗斯。
据德国媒体《明镜周刊》报道,2023年上半年,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欧洲从印度的石油进口量增加了12倍。
这意味着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没什么用,因为俄罗斯的石油流入到了印度,然后又经由印度流入了欧洲。
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不仅没有效果,还导致自身经济低迷。连作为欧洲工业中心的德国,不仅此前提出的工业化4.0搞不下去了,甚至在俄乌冲突期间出现了一定的“去工业化”。
工业4.0概念图
严峻的经济形势导致欧洲民众越来越不支持本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因此,欧洲政客和媒体对俄罗斯的批评自然也减少了。
第三世界国家对俄的善意尽管欧洲减少了对俄罗斯的批评,但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实际上对俄罗斯表现出了支持和善意。
像2023年7月推出的俄罗斯-非洲峰会,几乎所有能访问的非洲国家都访问过,给了俄罗斯足够的面子。
再比如9月份印度主办的G20峰会,巴西总统卢拉就公开邀请普京参加2024年由巴西举办的G20峰会。并且卢拉还表示只要他还是巴西总统,巴西就会保证普京的安全,不会遵循国际刑事法院对普京下的“逮捕令”。
巴西总统卢拉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除西方国家外,国际上都可以拨打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还是更支持俄罗斯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还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冷漠有关。
喜欢巴西现在之所以沦落到“连饭都吃不饱”的地步,美国的金融收割是绝对的主要原因。
全球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被西方压迫太久了,现在不管是谁在反抗西方,第三世界国家一定帮帮场子。
此外,现在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敢于公开对俄罗斯表达善意,也与美国金融制裁未见成效有关。
美国霸权的漫画
俄罗斯爆发俄乌冲突后,整个西方对俄罗斯发起了非常严厉的制裁,甚至直接将俄罗斯踢出了SWIFT(国际资金清算系统)。
这让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非常害怕。如果美国对他们这样做,他们自己的经济就会被毁掉。
但美国将俄罗斯踢出SWIFT不仅没打垮俄罗斯的经济,反而让俄罗斯的GDP在2022年出现了增长。这第三世界国家一看,就会知道美国所谓的经济制裁不过如此,行动也就大胆了起来。
俄罗斯和SWIFT 系统
中国的选择当前国际形势,说明当初中国的选择是对的。因为不管是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态度开始缓和,还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展现出对俄罗斯的善意,都是由利益驱动的。
美国之所以批评俄罗斯,就是为了加强与俄罗斯的对抗,控制欧洲。
欧洲媒体和政客之所以批评俄罗斯,就是为了获得欧洲人民的支持。
但现在我们不再批评俄罗斯。公众已经开始不再支持对俄罗斯的制裁。而且,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需求也是客观存在的。欧洲仍然需要购买俄罗斯石油,即使石油是从印度购买的。
至于第三世界国家,非洲支持俄罗斯,因为俄罗斯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出口国,非洲非常依赖俄罗斯的粮食出口。
南美对俄罗斯表现出善意,因为俄罗斯是反美的,而现在南美需要遏制美国的力量,这样南美才有可能摆脱美国的控制。
美俄对抗概念图
意思是,繁华世间,皆为利来;世间繁华,皆为利行。
中国从俄乌冲突一开始就无视一切意识形态和西方压力,选择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这也让那些选择“选边站队”的国家无言以对。
版权声明
本文由注册用户自发上传,如有侵权,联系1626085909@qq.com 进行删除